《金属矿山》杂志,月刊,创刊于1966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刊名。原由国家冶金工业部主办,现由中国金属学会和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联合主办。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行业科技及信息交流的国家重点期刊,是国内创刊最早的一份矿业类科技期刊。
宗旨: 致力于总结、宣传、推广矿业学科类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报道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报道矿山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工艺革新成就;报道高效矿业设备在矿山企业的新发展,新应用;报道国内外在矿业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动态、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等等。
特点:本刊立足于金属矿山领域,纵览行业风云,凝练智慧传播,汇聚世界矿业科技创新信息,以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专业实用性为主要特点;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行业期刊;中国发行量最大阅读率最高的矿业类科技期刊。
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国家百种重点期刊
▲美国EI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D)收录期刊
●9次获得国家级,部、省级优秀科技期刊奖
●首届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 获得者
▲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中国科协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影响力
●高管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案头杂志
●每年180万人次的高层忠实读者
●中国矿业最具阅读和收藏价值的技术刊物
▲获奖最多的中文核心期刊
▲矿业界的权威期刊、矿业界的高端刊物
45年的办刊历史,以其超常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国内外矿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并在矿业界确立起了先锋和权威刊物的地位,是企业高层决策的主要参考资料。
背景与实力
▲中国金属学会和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主办、主管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会长单位
▲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协办
●杂志社与企业高层互动频繁,关系密切牢固,是设备生产企业与矿山企业沟通的有效通道。
●42人的编辑队伍:教授级高工5人,副教授级高工11人,专业配套。
地 址: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邮 编:243000
电 话:0555-2309816
传 真:0555-2309848
网 址:http://www.jsks.net.cn
E-mail: jsks@vip.163.com
Q Q: 2388521092
《金属矿山》杂志,月刊,创刊于1966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刊名。原由国家冶金工业部主办,现由中国金属学会和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联合主办。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行业科技及信息交流的国家重点期刊,是国内创刊最早的一份矿业类科技期刊。
《金属矿山》致力于总结、宣传、推广矿业学科类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报道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报道矿山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工艺革新成就;报道高效矿业设备在矿山企业的新发展,新应用;报道国内外在矿业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动态、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等等。
《金属矿山》本刊立足于金属矿山领域,纵览行业风云,凝练智慧传播,汇聚世界矿业科技创新信息,以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专业实用性为主要特点;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行业期刊;中国发行量最大阅读率最高的矿业类科技期刊。
1 稿件总则
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避免长篇公式推导,字数以不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论文包括(按顺序):中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包括二级单位,邮政编码和所在省、市)、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英文标题、作者汉语拼音、工作单位英译名(包括邮政编码和所在城市汉语拼音)、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尽量与《金属矿山》一致,请参照本刊网站的“论文模板”。
文中所用技术名词前后应一致,新名词应注明原文或加注释。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规定使用。
外文字母需分清大小写;容易混淆的英文、希腊字母要书写清楚;字母带有上下角标时,要明显区分其相对位置。
2 关于作者单位和署名
作者署名中的单位一般指成果所属单位,署名的单位应该是单位全称,为便于读者联系,作者应列出二级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名称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 (依托单位)”。如: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ib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执行,也可使用[依托单位XX实验室]这样的名称。
作者顺序以投稿时的顺序为准,不予变更,如不得不变更,须提交带有全部作者签名及第一作者单位公章的变更证明。
作者人数不超过6人,署名单位不超过3个。
3 题目
题目应准确、精练、易读和便于检索(含关键词),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
4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独立成章;目的是让读者尽快了解主要内容,补充题目的不足,同时便于文献检索。摘要中应含有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具体的结论。
采用第三人称,具体明确,语言精练,中文摘要篇幅为300~5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对应。
5 关键词
主要用于文献检索,尽量使用通用名称,专业范围宽窄适宜,缩略语/字母词应以全称形式出现,关键词要求4~8个。
6 正文
6.1 基本要求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用词规范,平铺直叙,不用口语、俗称和感叹词等。
6.2 引言
引言的主要内容为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的结果、作用和意义等。要求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开门见山;如实评述前人成果,引用重要参考文献(尤其注意引用汉语科技文献,使文章简练,分清自己和前人的工作,同时反映作者对该领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便于同行参考和审稿)。
6.3 图表
插图绘制要大小适宜(半栏或通栏)、工整、匀称。图中尽量使用符号,请用6号Times New Roman及宋体字,图号和图名用中英文对照。
表格也按顺序编号,表名用中英文对照,表中尽量使用符号。
7 基金和科研项目
一般只列出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和基金项目,并提供项目编号。
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需要中英文对照。
(1)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科学依据,表明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区别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成果;索引作用、节省篇幅;有助于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2) 参考文献应选择最近5年的论文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在引用文句后的右上角标明参考文献序号,参考文献以5篇以上为宜。勿引用尚未公开出版的资料。漏引可能带来误解,产生严重后果。尽量引用级别高的学术类期刊,这样对增加论文的学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参考文献为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参考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举例如下:
· 期刊:[标2 引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3 年,4 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 专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译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 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A]. 编者. 文集 [C].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终止页码.
· 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保存单位, 年份.
· 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 技术标准:[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技术报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R]. 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
· 报纸文章:[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 在线文献(电子公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EB/OL]. http://…,日期.光盘文献(数据库):[标引序号]作者.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
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见下表:
9 注意事项
请勿一稿多投。本刊不接收一稿多投稿件,在稿件受理期间,不得另投他刊。若录用后发现已在他刊刊出,本刊则不予刊登,作者应承担经济责任并记录在案,我刊以后不再接收该文通信作者的稿件。
请在作者注册时尽量提供详细信息,尤其是当前研究课题及研究方向等,以及稿件所涉及的科研项目概况和有关的背景资料。
编辑部从发出收稿通知单之日起,在3个月内给出审稿结果。稿件发表后,即致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文字删改。如果作者不愿意删改,则请事先说明。
录用的稿件将收取版面费并与编辑部签署版权转让协议。
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等媒体,有关稿酬已包含在我编辑部支付的稿酬当中,不愿意通过这些媒体发行者,请特殊说明。
来稿请注明第一作者或联系人姓名、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以及E-mail地址。
10 投稿办法
请通过网上投稿系统投稿,这样可以实时查询稿件的审稿状态。网址:www.jsks.net.cn。
电子邮件投稿:必须详细注名主要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工作单位、职称、详细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邮箱等信息。
杂志社受到稿件后会进行稿件登记,将会反馈稿件编号给作者,作者和编辑部联系时必须提供编号。稿件在5个月后未得到录用通知可改投他刊。
地 址: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邮编:243000
电 话:0555-2404668 传真:0555-2309848
E-mail:jsks@vip.163.com
网 址:www.jsks.net.cn
主 任
王运敏院长、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特聘高级顾问
古德生 院士中南大学
孙传尧 院士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余永富 院士武汉理工大学
汪旭光 院士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延吉生 处长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蔡鸿起 教授级高工中国冶金矿业协会
朱俊士 教授级高工长沙矿冶研究院
董稼祥 教授级高工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焦玉书 教授级高工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蔡美峰 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袁怀雨 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王荣祥 教授太原科技大学
副主任委员
牛京考 主任、教授级高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王善平 矿长山东金岭铁矿
王化军 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王焕柱 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吉林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王龚明 副总经理白银有色集团公司
田嘉印 教授级高工、总经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弓长岭矿业公司
刘小力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
刘廷吉 董事长、教授级高工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刘育明 副总工、教授级高工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刘炯天 副校长、教授中国矿业大学
刘晓明 院长、教授级高工鞍钢集团矿业设计院
孙豁然 所长、教授东北大学采矿工程所
邬清平 院长柳州华锡有色设计研究院
吴革雄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艺设计分院
吴爱祥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
张 覃 教授、院长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汪 斌 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勘探设计院有限公司
沈志平 院长、教授级高工贵州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辛明印 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本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连民杰 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邱显杨 院长、教授级高工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邱新宁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矿山工程设计院
周爱民 院长、教授长沙矿山研究院
周鲁生 总经理、教授中国冶金矿业总公司北京金发工贸公司
项宏海 教授 副院长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豪杰 教授、矿长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峨口铁矿
郑晋峰 教授级高、工院长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设计研究院
洪石笙 董事长、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胡岳华 院长、教授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胡铁流 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赵晓峰 院长、教授级高工长春黄金设计院矿山分院
赵禧林 董事长、教授级高工焦作华飞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唐绍忠 总工、教授级高工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矿山分院
徐 力 院长、教授级高工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郭金峰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郭 章 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章 林 所长、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采矿所
黄光洪 教授级高工、院长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选矿分院
韩跃新 教授、副院长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彭怀生 副董事长、教授中铝海外控股有限公司
雷平喜 秘书长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雷思维 院长、教授级高工西北矿冶研究院
廖江南 院长、教授级高工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矿山分院
谭 锐 院长、教授级高工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矿山分院
魏德洲 教授、院长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颜事龙 副校长、教授安徽理工大学
委 员
丁帮勤 所长、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丁洪元 总工、高工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马士强 教授级高工、副总工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马少健 院长、教授广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尤春林 总经理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尹小鹏 教授、总经理武钢矿业公司
支 全 副院长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
文孝廉 院长、教授级高工攀钢矿业公司设计研究院
毛凤海 总经理 凌钢集团北票保国铁矿有限公司
王 臣 总经理中国冶金矿业总公司鞍山冶金设计研究所
王 剑 矿长武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程潮铁矿
王 宾 矿长武钢矿业公司灵乡铁矿
王文潇 经理、董事长马钢集团姑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王方汉 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南京栖霞山锌阳矿业有限公司
王永生 副董事长、总工镇江韦岗铁矿有限公司
王汝杰 副矿长鞍钢齐大山铁矿
王海宁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王爱明 副总工程师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矿山分院
王李管 教授中南大学数字矿山研究中心
王清良 副教授、副系主任南华大学核资源与安全学院
王喜兵 教授 矿长中国五矿矿业安徽诺普矿业公司
王湘涛 所长、高工湘电重型装备股份公司车辆所
邓 建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邓朝安 教授级高工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韦锦华 教授级高工、副部长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科技部
冯 泉 所长 沈阳选矿机械研究所
冯安生 所长、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冯有景 总工程师山西省特种汽车制造厂
冯茂林 总经理、教授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
包志威 高工、主任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
史美俊 采矿高级工程师吉林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所
叶雪均 教授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田世光 总经理青海金瑞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田取珍 教授、系主任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石博强 副所长、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任大庆 处长、教授级高工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科技处
任存斌 院长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任京成 教授、副院长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任瑞晨 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环学院
任凤玉 教授、所长东北大学
伍绍泽 教授、总工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
刘 翔 总经理江西新余良山矿业公司
刘 曙 高级工程师、首席师武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程潮铁矿
刘大斌 主任、研究员国家民用爆破器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刘中良 院长、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刘召胜 主任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采矿室
刘永振 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机械所
刘亚川 研究员、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刘仲文 副总工、教授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刘尧聪 副总工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刘建年 矿长苏州市小茅山铜铅锌矿
刘柏禄 所长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刘培坤 副总经理、所长威海市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
印万忠 所长、教授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吕宪俊 所长、教授山东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研究所
吕晓兆 副总经理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
孙业长 所长 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成林 副经理、教授级高工福建省龙岩市亿丰粉碎机械有限公司
孙体昌 教授、副系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孙炳泉 所长、教授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选矿与自动化研究所
朱申红 教授、校长助理青岛理工大学
祁超英 处长、教授级高工武钢矿业公司
纪奕君 副院长、教授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许永权 矿长鞍钢弓长岭矿业公司井下铁矿
许梦国 副院长、教授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阮琼平 教授级高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设计研究院
严 明 矿长 福建省潘洛铁矿
严松山 总经理 马钢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严俊华 副院长太原矿山机器集团
何清华 董事长、教授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余中良 矿业经理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
余南中 副总工、教授级高工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况世华 副教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院
吴炳胜 院长河北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张 飞 院长、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张 芹 教授、系主任武汉科技大学
张 韧 教授级高工乌鲁木齐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张木毅 副矿长、教授级高工深圳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
张传信 副总经理、教授 中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张志文 总监、教授级高工福建天宝矿业集团股份公司生产技术中心
张步斌 所长、教授级高工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提升所
张忠平 总经理汉中嘉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相军 矿长山东金岭铁矿
张振东 所长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矿山所
李 政 副矿长铜陵有色股份公司安庆铜矿
李夕兵 院长、教授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管理学院
李如忠 部长、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科技管理部
李希平 副经理、总工程师通钢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李和平 总经理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
李金恩 副总经理昆钢集团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李俊华 副总经理唐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责任公司
李春林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李晓豁 副院长、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李跃林 教授级高工西北矿冶研究院
李富平 教授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赋屏 副院长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杨仕教 博士、副教授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
汪为平 副所长、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采矿所
肖招平 总经理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苏锡安 矿长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西石门铁矿
邱仲业 副院长、总工程师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
邵全渝 教授级高工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陈 雯 教授级高工长沙矿冶研究院
陈士林 总经理宜昌顺通矿业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陈广振 教授辽宁科技大学
陈宜华 所长、教授级高工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环保研究所
陈建宏 教授、院党委副书记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
陈青波 副总理、教授 上海梅山矿业公司
陈战强 副院长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
陈跃升 总经理 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 伟 处长、教授级高工鞍钢弓长岭矿业公司
周 源 教授江西理工大学环建学院
周兴龙 副教授、总经理昆明理工大学
周志鸿 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孟庆森 院长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罗仙平 教授、副院长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罗立群 博士、高级工程师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罗明发 副总工程师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罗询礼 高工、总工程师厦门紫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茅建中 总工、教授级高工南昌凯马有限公司采矿机械公司
南世卿 副矿长、教授级高工唐钢集团公司石人沟铁矿
南君芳 总工程师灵宝市开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姚维信 矿长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龙首矿
姜 澍 会长承德市矿山技术协会
宫永军 副经理、教授级高工本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宫香涛 主任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选矿室
段其福 教授级高工中国冶金矿业总公司
胡保栓 教授级高工、所长西北矿冶研究院
赵千里 副矿长金川集团公司二矿区
赵贵军 副经理莱钢集团鲁南矿业公司
凌中惠 副总工程师中国环球工程公司华北规划设计院
夏金瑞 矿长武钢矿业公司金山店铁矿
徐永仁 矿长昆钢上厂铁矿
徐立军 矿长唐钢矿业有限公司棒磨山铁矿
徐 刚 院长山工集团山推工程机械研究院
柴垣民 厂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铜矿峪矿选矿厂
袁国才 教授级高工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郭立稳 院长、教授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郭树林 所长、教授级高工长春黄金研究院采矿所
高建科 矿长金川集团公司二矿区
高梦熊 总工、教授级高工 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
常前发 副部长、教授 中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科技管理部
曹仕平 副总工云南铜业集团公司
梁冠杰 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
盛建龙 教授、处长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
谌伦建 教授河南理工大学
黄国庆 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
黄瑛彩 科长、教授级高工马钢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瑞强 高工中条山有色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龚清田 总工程师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彭会清 教授、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曾祥龙 教授级高工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程运材 矿长中国铝山广西分公司矿山部
童 荣 矿长重钢矿业有限公司太和铁矿
舒为民 总经理玉溪矿业有限公司科技部
葛新建 总工 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卫军 处长、教授级高工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董振民 教授级高工 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蒋文利 教授级高工、处长首钢矿业公司技术处
谢建国 所长、教授级高工长沙矿冶研究院选矿所
谢琪春 董事长 攀钢矿业宜宾公司
韩跃新 副院长、教授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路占元 教授黑龙江科技学院
雷存友 教授级高工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熊大和 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
樊民强 主任、教授太原理工大学
樊绍良 教授级高工中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樊继平 副经理、教授 上海梅山矿业公司
潘永泰 经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设备中心
黎铉海 教授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万林应 主任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
王耀凯安徽开发矿业公司
王林祥 教授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
乔 双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
刘学军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刘宝友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吕长东吉林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朱艳梅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
池汝安武汉工程大学
牟英杰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
吴伯明 所长、教授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
宋常青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
张文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张改侠 副经理汉中嘉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 杰香港悦达矿业有限公司
李建华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李 巍辽宁科技大学
邱廷省 处长、教授江西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处
柏建彪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赵小稚山东理工大学
赵利清中国寰球公司华北规划设计院
赵 奎 教授江西理工大学
徐茂林辽宁科技大学
郭文军中钢天津地质研究院
顾帼华中南大学
褚洪涛 处长、教授长沙矿山研究院
童阳春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谢建宏 所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建红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燕玉涛 主任、高工石家庄强大泵业集团公司
黄礼富 秘书长 主编中矿传媒有限公司 《金属矿山》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