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娘西铅锌矿石选矿试验报告-腾博会官网app网 
西藏娘西铅锌矿石选矿试验报告
2014-12-26
受用户委托,本院选矿工程研发中心对西藏娘西铅矿石进行了实验室选矿试验,目的早到探索和研究用浮选法分离铅、锌可能性及所能达到的试验指标,为制定工业指标或选厂设计提供依据。 用户送来样品分为原生矿、混合矿、氧化矿和围岩四种类型。根据用户要求,此次试验样仅由原生矿、混合矿和围碱按一定比例配矿而成。该矿石物质组成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闪锌矿。少量黄铁矿、锌矿物仍有部分连生体存在,二是部分闪锌矿中有微细粒黄铜矿,且有被黄铜矿交代现象。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方解石,另含少量石英等。
西藏娘西铅锌矿石选矿试验报告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二〇〇八年五月 试验单位: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院 长: 王小春 总工程师: 柏方灵 选冶中心主任:周正 项目组长: 李兵容 试验人员: 李兵容 王恒峰 赵华伦 余成 岩矿鉴定: 薄片 茅燕石 光片 包相臣 化学分析: 中心分析室 报告编写: 李兵容 报告校对: 王恒峰 报告审核: 肖文才 目 录 一、 前言 -1- -2- 二、样品采集、加工与配制 ( ( 一)样品采集与加工 二)试样配制 -2- -3- 三、原矿物质组成研究 -3- ( ( 一)原矿化学组成 二)矿石特性 -3- -4- 1 2 3 、矿石结构构造 、主要矿物组成 、主要矿物特征 -4- -5- -5- ( 三)原矿筛析 四)物理性能测定 五)小结 -6- ( ( -6- -6- 四、选矿试验 (一)探索试验 -7- -7- 1 2 、优先浮选流程试验 、等可浮流程试验 -7- -12- -13- -13- -23- -26- -28- -31- ( 二)条件试验 1 2 、浮铅条件试验 、锌浮选条件试验 ( 三)开路流程试验 四)闭路试验 ( 五、结语 一、前言 受用户委托,本院选矿工程研发中心对西藏娘西铅矿石进行了 实验室选矿试验,目的早到探索和研究用浮选法分离铅、锌可能性及 所能达到的试验指标,为制定工业指标或选厂设计提供依据。 用户送来样品分为原生矿、混合矿、氧化矿和围岩四种类型。根据用 户要求,此次试验样仅由原生矿、混合矿和围碱按一定比例配矿而成。 该矿石物质组成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闪锌矿。少量黄铁 矿、锌矿物仍有部分连生体存在,二是部分闪锌矿中有微细粒黄铜矿, 且有被黄铜矿交代现象。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方解石,另含少量 石英等。 根据用户要求、将原生矿、混合矿和围岩配成铅品位为7.62%、 锌品位为4.36%的选矿试验样。按照同类矿石选矿试验和生产实践经 验,先后进行了物质组成研究及多案探索试验、浮选条件试验、开路 流程试验和闭路流程试验。其指标见表1 表1 闭路式试验结果 品位 回收率 产品 名称 产率 (%) Pb Zn Pb Zn 4.47 铅精矿 锌精矿 尾矿 8.05 25.92 66.03 100.00 69.64 3.85 1.21 7.40 8.31 75.73 13.48 10.79 100.00 52.45 1.08 90.77 4.76 原矿 14.98 100.00 由此表 1 可知,该矿石采用图 18 所示工艺流程,可获得两种产 品:一种是铅含量69.64%、回收率为75.73%的铅精矿;另一种是锌 含量为52.45%、回收率为90.77%的锌精矿,并可综合回收伴生元素 镉。 二、样品采集、加工与配制 ( 一)样品采集与加工 验样品由用户负责采集、包装并运送至本实验室,试验共4 样, 重492.5 公斤。各点样品均按图1 所示流程破碎、缩分并分别取样进 行铅、锌品位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各点样品重量及铅、锌分析结果 品位(%) 原编号 重量(kg) Pb 9.72 43.07 0.029 6.73 — Zn 原生矿 混合矿 143.5 129 21.62 9.63 围岩 95 0.044 23.51 —— 氧化矿 125 合计 492.5 ( 二)试样配制 根据用户要求,将原生产、混合矿和围岩配制成试验组合样,结 果见表3。 表3 配样计算结果 品位(%) 分布率(%) 试样 配矿比例 重量(kg) 编号 (%) Pb Zn Pb Zn 原生矿 沸合矿 围岩 65 3 32.5 1.5 9.72 21.62 9.63 82.92 16.96 0.12 97.89 2.01 0.10 43.07 0.029 7.62 32 100 16.0 50.0 0.044 14.36 合计 100.00 100.00 三、原矿物质组成研究 一)原矿化学组成 、原矿X 荧光半定量分析(结果见表4) ( 1 -6 X 荧光半定量分析结果 含量单位:X×10 表4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Cd 604 Rb Co 10.8 La Cr 7.3 Cs 138 Mo <10 Sr Cu 865 W Ca 49.2 Nf Sc <10 Ni 8.3 Tl Hf 28.6 Sh 125 Ti Mn 4769 Sn 69.6 Ag 7.9 5.4 Ta 312 Th Ba 20.7 V 1608 Zr <10 Yb 85.9 Cl 0.6 P 3.8 As 0.5 - 775 - 17.3 165 13.3 188 139 195 - -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结果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Pb Zn Cu S F Sio Al 2 O 3 MgO CaO Tfe 3.64 30.13 2.56 7.62 14.36 0.087 8.52 0.08 6.64 0.55 Ag As Bi Ca Cd - - - - - - - - - - 20.7 42.4 11.05 49.2 604 3 、原矿铅锌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原矿铅锌化学物相分析结果 元素 项目 氧化物相 硫化物相 其它物相 合计 品位(%) 分布率(%) 品位(%) 0.70 9.21 0.59 4.10 6.65 87.40 13.06 90.98 0.26 3.39 0.71 4.92 Pb Zn 7.62 14.36 100.00 分布率(%) ( 二)矿石特性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粗至细粒不等粒不规则粒状结构、中至细粒不等粒状 结构。 矿石构造:块状构造、不完全带状构造、多孔状构造。 1 2 、主要矿物组成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另含少量菱锌矿、黄铁 矿、黄铜矿和黝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方解石,及少量石英 等。 3 、主要矿物特征 方铅矿:呈白色,在方铅矿中见有黝铜矿和黄铁矿,并且方铅矿 中闪锌矿交代残余较多。次锌矿残余体粒径10~20μ。这为用磨矿使 方铅矿和闪锌矿单体解离增加难度。 闪锌矿:呈灰色,其中有乳浊状黄铜矿。闪锌矿呈块状聚晶出露, 沿裂隙被方铅矿交代、填充,或者是沿闪锌矿晶间有不少细小的方铅 矿交代体,其料径为10~50μ,可能要多段磨矿才能单体解离。 黄铁矿:呈黄色,多呈圆粒状或自形晶。粗粒者100~200μ,细粒者 1 0~30μ,网状黄铁矿中不少20μ±的闪锌矿碎块。 白云石:见于闪锌矿外围,局部呈团班状包于闪锌太各,并被金 属硫化物无序穿插交代,主要由中粒不规则粒状碳酸盐组成,尚解理 主要被闪锌矿充填和交代,局被黄铁矿及褐铁矿充填和交代。 方解石:主要与石英穿插共生,但分布不均匀,局部较富集呈不 完全带状穿插于石英集合体中,不许呈稀散粒状包于硫化物中,也含 少许细粒铁质包体。 石英:粒径介于0.02~0.2mm 之间,常粗细混杂相互交错组成不 规则镶嵌的粒状集合体,并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团斑。团斑之间主要 被金属硫化物充填或分隔,但相互间没有明显界线,局部与不定量碳 酸盐共生。 ( 三)原矿筛析 - 3mm 原矿筛析结果见表7 表7 -3mm 原矿筛析结果 分布率(%) 品位(%) 粒度 (mm) 产率 (%) 个别 累计 pb Zn pb Zn 28.10 30.16 13.21 4.72 ph Zn + 0.84 30.27 5.21 6.97 7.70 8.66 7.69 9.37 9.28 7.17 13.39 16.47 17.84 16.65 15.67 13.95 11.63 14.64 22.34 26.08 11.65 5.01 22.34 48.42 60.07 65.08 68.72 77.28 28.10 58.26 71.47 76.19 79.82 86.06 - 0.84~+0。35 26.81 - 0.35~+0.25 0.25~+0.18 10.84 4.15 3.39 - -0.18~+0.125 3.64 3.63 -0.125~+0.074 6.55 8.65 6.24 -0.074 17.54 22.72 13.94 100.00 100.00 1 00.00 合计 100.00 100.00 由表 7 结果可以看出,铅、锌主要分布于粗粒级(+0.25mm)和 细粒级(-0.074mm)中.其分布率均超过80%。 四)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见表8) 表8 物理性能测试结果 ( 比重 .24 五)小结 -3mm 堆比重 -3mm 钢板摩擦角 -3mm 堆积角 0 0 34.8 3 2.24 32 ( 1 2 、矿石中除回收铅、锌元素外,还可以综合回收银和镉。 、该矿石物质组成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闪锌矿, 少量菱锌矿、黄铁矿、黄铜矿和黝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方 解石,另含少量石英等。 3 、金属矿物间嵌布隆迪特征较复杂:一是微细粒级铅、锌矿物 仍有部分连生体存在;二是部分闪锌矿中有微细粒黄铜矿,且有被黄 铜墙铁壁矿交代现象。预示该矿石中部分铅、锌较难分离。 四、选矿试验 ( 一)探索试验 目前,方铅矿和闪锌矿的回收均以浮选法为主,其工艺流程有优 先浮选流程、等可浮流程和混合浮选流程等。为此,对该矿石进行了 多方案浮选探索试验。 1 、优先浮选流程试验 1)ZnSo4 抑锌探索试验 试验流程见图2,结果见表9。 ( 表9 ZnSo4 抑锌探索试验结果 品位(%) 回收率(%) 产品 名称 产率 (%) pb Zn pb 74.18 5.38 Zn 8.66 铅精矿 锌精矿 中矿1 中矿2 中矿3 尾矿 9.04 20.86 2.38 62.09 1.95 11.64 9.49 22.01 1.33 7.57 14.13 53.25 26.83 32.29 30.84 1.22 75.43 4.33 3.66 1.83 2.30 4.00 1.06 3.08 2.22 64.83 100.00 11.40 100.00 5.36 合计 14.75 100.00 由表 9 可知,采用硫酸锌抑锌工艺,所获铅精矿中锌含量较高,达 4.13%。由此说明。由此说明,采用此工艺不能获得合格的铅精矿。 1 ( 2)ZnSo4 与NaCN 组合抑制剂和探索试验。 试验流程见图3,结果见表10。 表10 Znso4 与NaCN 组合抑制剂抑锌探索试验结果 品位(%) 回收率(%) 产品 名称 产率 (%) pb Zn pb Zn 10.10 75.50 4.35 铅精矿 锌精矿 中矿1 中矿2 aqk 9.80 25.31 2.18 63.64 1.56 7.18 5.90 15.95 1.13 7.69 14.90 43.12 20.07 28.95 34.43 1.04 81.07 5.13 2.04 1.94 1.49 3.88 0.70 1.45 1.67 尾矿 60.07 100.00 8.82 4.32 合计 14.46 100.00 100.00 由表 10 可知,采用硫酸锌与氧化钠组合抑制剂抑锌工艺,所获铅 精矿中含量较高,达 14.90%。由此说明,采用此工艺不能获得合格的 铅精矿。 ( 3)Znso4 与 Na2so3 组合抑制剂锌探索试验。 试验流程见图4,结果见表11。 由表 11 可知,采用硫酸锌与亚硫酸钠组合抑制剂抑锌工艺,所 获铅精矿中锌含量7.98%,符合铅精矿质量标准要求。由此说明,采用 此工艺可获得合格的铅锌矿。 ( 4)再磨探索试验。 试验流程见图5,结果见表12。 由表12 可以看出。即使将铅粗矿再磨至-400 月92.60%后进行脱 锌试验,所获铅精矿中品位变化不大,且选矿成本增加。 表11 Znso4 与Na2so3 组合抑制剂抑锌探索试验结果 品位(%) 回收率(%) 产品 名称 产率 (%) pb Zn pb 52.67 3.08 Zn 铅精矿 锌精矿 中矿1 中矿2 中矿3 中矿4 尾矿 5.73 14.04 7.34 67.35 1.61 2.53 3.33 7.46 47.56 1.00 7.33 7.98 3.16 57.39 15.13 5.71 59.19 29.85 21.33 15.78 15.59 1.02 2.53 3.88 1.76 10.13 3.40 10.31 22.07 7.58 11.04 3.66 55.48 100.00 3.91 合计 14.48 100.00 100.00 表12 再磨探索试验结果 品位(%) 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