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中国中铁第五届科技创新大会上,中铁科研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岩锋公司总经理罗朝廷荣获“十二五”十大科技标兵称号。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已经获得数不清的荣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铁道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劳动模范”、第四届詹天佑青年奖、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
上世纪90年代,罗朝廷带领团队研发出了TK961型湿喷机,填补了国产湿喷机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凭借50万元的启动资金及专利技术,创办了中铁岩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20年来,中铁岩锋已经成为了喷射混凝土行业的龙头企业。
今年,罗朝廷已经53岁了,在很多同行眼中,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湿喷技术事业。
勇于创新:填补国内湿喷机技术空白
1983年,罗朝廷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设备工艺专业毕业,分配到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现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从事隧道施工机械研发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湿喷技术还是一项空白,罗朝廷敏锐地意识到,工程行业越来越严厉的环保要求,以及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需要,以及安全质量的需要,湿喷技术必将成为喷射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他选择了攻克湿喷技术难关这项事业。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和积累,罗朝廷带领同事经过刻苦钻研,提出了国内外首创的转子活塞凸轮喂料机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K961型湿喷机横空出世,填补了国产湿喷机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荣获98年度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9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TK-961型湿喷机自投放市场以来,已在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利水电、矿山工程和市政等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推动了我国湿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系统创新:构建我国喷射混凝土技术体系
罗朝廷是一位复合型创新人才,在湿喷机研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他带领团队聚焦湿喷技术,逐渐形成了一种集“喷射设备研制、施工技术研究、材料性能试验、特种材料研发、支护结构研究”五位一体的独特研发模式。他主持建设了喷射混凝土专业实验室,对喷射混凝土射流密实机理,配合比设计理论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形成了高强(早高强)、高性能、环保型喷射混凝土成套技术,基本形成系统的喷射混凝土技术体系。
敢于突破:“门外汉”华丽变身优秀企业管理者
1997年,罗朝廷带领铁科院西南分院的4名员工,凭借50万元的启动资金,依托转子活塞湿喷机技术成果,创办了中铁岩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罗朝廷为首的岩锋团队面临着一无设备,二无厂房的尴尬境地,更严峻的是他们对设备制造、市场销售完全没经验,研究人员出生的罗朝廷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企业管理“门外汉”。在公司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罗朝廷清楚的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在思想上创新、在经营理念上突破才能立足于市场,进而发展和壮大自己。他积极探索具有岩锋特色的经营模式,推进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完善管理流程、推行绩效管理,创新用工模式,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罗朝廷带领全体员工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实现每一阶段、每一步的发展目标,建立了有利于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调动整个团队积极创新的激励机制。二十年的发展中,为岩锋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引领湿喷技术发展方向。TK系列湿喷机投放市场以来,通过持续创新,从市场开拓者发展为行业领导者,累计销售超过9000台(并出口三十余个国家),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利税超过3亿元。
如今,罗朝廷已从当初那个企业管理“门外汉”蜕变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创业难,守业更难!”罗朝廷常常对员工说,脑子里要有创新这根弦,脚下才有创新这条路。
乐于奉献:推动国内喷射混凝土与隧道支护技术持续进步
以技术创业的企业家并不鲜见。但通过一项技术,促成我国一个产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革、推动我国在一个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将整个行业技术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事例则不多见。
科技研发艰难,成果转化艰辛,市场推广艰苦。罗朝廷同志带领团队以坚韧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以成果为依托,以规范为抓手,以服务为支撑,持之以恒推动湿喷技术市场不断发展。同时,他还参与编制了相关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如《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北京市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导则》(地方标准);《地铁隧道单层衬砌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标准》QDDT-2014;《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住建部标准)。时至今日,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已纳入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湿喷技术已得到全面推广。
完成喷射混凝土从干喷工艺到湿喷工艺的转变,仅仅是喷射混凝土技术的第一次变革。显然,他并不会满足于这种局部的变革,提出了推动喷射混凝土技术第二次变革的主要任务是喷射混凝土由半机械化作业向机械化施工转变。
罗朝廷带领研发团队攻关三年终于研制成功TKJ系列喷射混凝土机组(俗称机械手),这是我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手产品,达到稀薄流湿喷机组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现已取得国家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6项,外观专利1项。TKJ机组的定位是适应中国国情,推动喷射混凝土进入全面机械化时代,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实现第二次变革提供了坚实基础。
喷射混凝土技术踏入了第二次变革的征程,罗朝廷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朝着喷射混凝土与支护技术的第三次变革迈进,目标是推动“材料性能与支护结构的变革”。他再一次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喷层壁后排水与喷层结构自防水技术》,已在青岛地铁得到试验应用,必将推动高性能初期支护技术和单层衬砌技术的发展。
“回望二十载艰苦历程,喜看今日湿喷事业之发展,我心中饱含感恩、喜悦、自豪。”这是罗朝廷在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的寄语,这句话也很好地诠释了他对湿喷事业的感情。他把自己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中国的湿喷技术事业上!